计算机世界第一人:艾兰·图灵

他的英年早逝,像他横溢的才华一样,令世界吃惊与难以置信。生命虽然短暂,但那传奇的人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智慧而深邃的思想,使他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持续地照耀着人间后世在科学的浩瀚太空里探索未来的人们。□ 文/袁传宽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工业之一。支持技术与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项,但仅用于奖励那些在物理、化学、文学、医学、经济学与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开拓性重大贡献的人士。“图灵奖”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设立这个大奖,既是为了促进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为了纪念一位天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艾兰·图灵,本文的主人公。  图灵是举世罕见的天才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仅仅在世42年。他的英年早逝,像他横溢的才华一样,令世界吃惊与难以置信。生命虽然短暂,但那传奇的人生,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智慧而深邃的思想,使他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持续地照耀着人间后世在科学的浩瀚太空里探索未来的人们。

伦敦的神童思维可以像袋鼠般地跳跃
艾兰·图灵,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书香门第”,家族成员里有三位当选过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的祖父还曾获得剑桥大学数学荣誉学位。可他父亲居里欧的才能十分平常,数学尤其糟糕,正负数的乘法运算就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但他倒能踏实办事,于是被政府派到英属殖民地印度去当一名小公务员。  图灵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分,在他三四岁的时候自己学会了阅读,读的第一本书叫做《每个儿童都该知道的自然奇观》。他特别喜欢数字和智力游戏,并为之着迷。图灵自幼充满好奇与想象,母亲回忆说:“他把一个玩具木偶的胳膊、腿掰下来栽到花园里,期待能‘生长’出更多的玩具木偶,那年他3岁。”
6岁正式读书后,图灵越发显得智力超群,校长和老师都注意到这个特殊的小孩。8岁时,他写了他的第一篇“科学”短文,题目叫《说说显微镜》。  图灵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尤其酷爱足球。可是在和小朋友们踢足球的时候,他并不热衷于上场,而是更喜欢在场外担任巡边,为的是能有机会观察、估算每次足球飞出边界的角度,他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乐趣就在于能够一眼看出问题的答案。  图灵天生悟性过人,16岁就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  有一年,图灵参加了地区的中学数学会考。阅卷结束,没有任何学生能够答对所有的问题,主考官员却发现图灵的答卷上,所有的答案完全正确,可没有任何中间步骤。主考官员心中疑惑,但办事认真负责,亲自到学校找校长和老师核查有无作弊行为。 老师们却见怪不怪,心中有数。一位教过图灵的老师告诉主考官员:“这孩子的思维超常。我给学生们出了个光学的难题,图灵竟不假思索,立即算出了正确答案。可是当我要他给出计算过程时,他却回答不出,那必须要运用几个图灵没有学过的光学公式。几天之后,图灵竟然把光学公式自己推导出来了。”老师们说:“艾兰的思维可以像袋鼠般地跳跃。”
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国王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1931年,图灵考进了剑桥大学,在该大学的“国王学院”专攻数学。剑桥是他这一生学术生涯的起点。那儿有自由的学术环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切感兴趣的书籍,甚至是刚刚出版上市的天才大数学家冯·诺依曼的新作《量子力学的逻辑基础》。除了数学与物理之外,他的兴趣比中学时代广泛了许多,例如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他选修了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教授的“数学的哲学”课,还成为那班上最出色的学生。哲学与数学在逻辑学上有交汇。  剑桥大学的大数学家罗素和怀特海创立了“数理逻辑学”。这是一门非常抽象、讲究逻辑思维、令人煞费脑筋且望而生畏的学科。但是图灵一听就懂了,而且立刻发生兴趣。  这里,为便于读者认识图灵,我想对“数理逻辑学”多说两句。这个学科的创建,起源于一个逻辑上的“悖论”。为了非专业人士都能明白逻辑悖论的含义,哲学家或者数学家喜欢用讲故事的办法来解释它。一个经典的故事是:村子里有位理发师,他为而且只为村子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现在的问题是,谁为理发师理发?假定理发师为自己理发,那么依照理发师“只为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规定,由此推理得出结论:理发师是不为自己理发的人,这与假定矛盾;或者假定理发师不为自己理发,那么依照理发师“为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规定,由此又推理得出结论:理发师应该为自己理发,这又与假定矛盾。所以,不论怎么假定,也就是说不论谁为理发师理发,都要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
在数学的逻辑推理上会出现类似的悖论,1899年德国大数学家康托发现了一个悖论,英国大数学家罗素在1902年又发现了一个不同的悖论。人人皆知,整个“数学大厦”就建筑在严格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逻辑推理出现悖论,对数学的逻辑推理与证明的打击是致命的。数学家们十分担忧,数学的基础出现了非同小可的麻烦,“数学大厦”会因悖论的存在而坍塌。于是,他们都想方设法去修补数学基础,以避免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产生悖论。例如,康托发表专著《集合论》,罗素与怀特海联合撰写三卷《数学原理》,都为完善数学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立了一门有关数学基础的学科“数理逻辑学”。  剑桥大学是“数理逻辑学”的发源地与大本营,一群聪明而勤奋的青年数学家聚集在数学泰斗罗素教授的周围,图灵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剑桥如鱼得水,4年的大学教育,给他结结实实地打好了学术基础,毕业后留校执教,不到一年工夫,他就有所创造,发表了几篇很有分量的数学论文,崭露头角。1935年,刚刚毕业,年仅23岁的图灵就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甄选为研究员,成为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 为此,剑桥大学特地宣布放假半天以示庆贺。罗素教授也异常器重图灵,安排图灵讲学授课。同年,图灵又因他在“概率论”上的成就,荣获“斯密思奖”。  图灵在数学,尤其是在“数理逻辑学”方面的深厚功底,令他几年后终于厚积薄发,一举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
   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计算机科学的开路先锋
图灵继续在他的学术道路上飞跃,他要扩大他的学术视野。1936年他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等领域,成绩卓著,鹤立鸡群。  在同一个城市,有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那里聚集着当时最优秀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世纪天才冯·诺依曼教授当时正在该研究院主持数学研究。他看过图灵的论文后极为赞赏,惺惺相惜,极力邀请图灵毕业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做他的研究助手。冯·诺依曼虽然也很年轻,但已经出类拔萃,大红大紫。给冯·诺依曼当研究助手是令多少年轻学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图灵心系剑桥,执意要回到母校任教,令冯·诺依曼教授惋惜不止。惋惜的远不止冯·诺依曼,不知有多少学者发出叹息,当年两位科学奇才没能走在一起。尽可以想象,由于两大世纪天才的合作,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会获得怎样的发展?“1加1定会大于2”,两颗灿烂的巨星一处发光,将会把科学的天空照耀得更加明亮。  图灵先知先觉,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天才。在电子计算机远未问世之前,他居然就会想到所谓“可计算性”的问题。物理学家阿基米得曾宣称:“给我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类似的问题是,数学上的某些计算问题,是不是只要给数学家足够长的时间,就能够通过“有限次”的简单而机械的演算步骤而得到最终答案呢?这就是所谓“可计算性” 问题,一个必须在理论上做出解释的数学难题。  经过智慧与深邃的思索,图灵以人们想不到的方式,回答了这个既是数学又是哲学的艰深问题。1936年,图灵在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重要论文《可计算数字及其在判断性问题中的应用》。文章里,图灵超出了一般数学家的思维范畴,完全抛开数学上定义新概念的传统方式,独辟蹊径,构造出一台完全属于想象中的“计算机”,数学家们把它称为“图灵机”。这样的奇思妙想只能属于思维像“袋鼠般地跳跃”的图灵。著名的“图灵机”的概念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巨大影响力至今毫无衰减。  “图灵机”想象使用一条无限长度的纸带子,带子上划分成许多格子。如果格里画条线,就代表“1”;空白的格子,则代表“0”。想象这个“计算机”还具有读写功能:既可以从带子上读出信息,也可以往带子上写信息。计算机仅有的运算功能是:每把纸带子向前移动一格,就把“1”变成“0”,或者把“0”变成“1”。“0”和“1”代表着在解决某个特定数学问题中的运算步骤。“图灵机”能够识别运算过程中每一步,并且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行一系列的运算,直到获得最终答案。  “图灵机”是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完全忽略硬件状态,考虑的焦点是逻辑结构。图灵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里,还进一步设计出被人们称为“万能图灵机”的模型,它可以模拟其他任何一台解决某个特定数学问题的“图灵机”的工作状态。他甚至还想象在带子上存储数据和程序。“万能图灵机”实际上就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最原始的模型。  图灵的文章从理论上证明了制造出通用计算机的可能性。几年之后,美国的阿坦纳索夫在1939年果然研究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其中采用了二进位制,电路的开与合分别代表数字0与1,运用电子管和电路执行逻辑运算等。ABC是“图灵机”的第一个硬件实现,看得见,摸得着。而冯·诺依曼不仅在上个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了功能更好、用途更为广泛的电子计算机,并且为计算机设计了编码程序,还实现了运用纸带存储与输入。到此,天才图灵在1936年发表的科学预见和构思得以完全实现。  图灵当年那篇划时代的抽象数学论文,原本是为了解决数学上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并非是研制一台具体的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不断地告诉人们: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往往是理论研究开路在先,工程技术实现在后。“万能图灵机”再一次令人们信服基础理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决定性作用。图灵当年的纸上谈兵,那好似空中楼阁般的“万能图灵机”,实际上是现代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科学的开路先锋。  明白了图灵那无与伦比的贡献,人们就不难理解,何以冯·诺依曼对于“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坚辞不受。曾经担任过冯·诺依曼研究助手的美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尔教授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计算机的助产士’。依我之见,正是冯·诺依曼使世界认识了由图灵引入的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弗兰克尔教授此言不虚,在1949年,冯·诺依曼发表了一篇题为《自动计算机的一般逻辑理论》的论文,客观而公正地阐述了图灵在计算机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他写道:“大约12年前,英国逻辑学家图灵就开始研究‘可计算问题’,他准确地给出了‘自动计算机’的一般性定义。”冯·诺依曼宁愿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图灵头上。当然,这已经是在图灵离开普林斯顿十来年以后的事了,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受人景仰。图灵曲高和寡,当年就能看明白他那篇文章划时代意义的,仅仅是少数杰出的数学家,如冯·诺依曼者。  客观地说,图灵、阿坦纳索夫、冯·诺依曼三人,都是计算机的先驱,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他们的伟大贡献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若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们都当之无愧。尤其是艾兰· 图灵与冯·诺依曼,他们好似是计算机科学浩瀚星空中相互映照的两颗超级明亮的巨星。
“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的灵魂欧洲的战事因之至少提前两年结束
1938年,图灵学成后又回到他的母校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作为那里的研究员,他继续他在逻辑与数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在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图灵又连续发表了几篇很有分量的数学论文,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与此同时,图灵开始秘密地为英国“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工作,研究“密码学”理论和实用的编码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在1939年对德宣战,图灵随即应征入伍,正式到“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服役。“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实际上是英国的战时情报中心,该学院的重要情报可直接送给首相丘吉尔。虽然参军服役,图灵却没有离开剑桥,每天上班的地方是一个对外称为“布雷契莱园”的庄园,他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是破解德军的军事密码,那得靠数学工具和数学家的智慧。任务极具挑战性,对手非常不简单:德国人在二战之前研制成功了一种密码电报机,它能把平常的语言文字(俗称“明文”),自动转变为代码(俗称“密文”),再通过无线电或电话线路秘密传送出去。“密文”即使被他人截获,也令人不知所云,如“谜”一般。这个设计精密、似乎无懈可击的密码电报机,因之被称为“谜”,德国人洋洋得意。  常言说得好:“一物降一物”,“谜”的克星就是大天才图灵。图灵在布雷契莱园领导着一个200来位密码专家的队伍,成功破解了“谜”的秘密。而德军却还毫无觉察,继续用“谜”传输军事情报,因此泄露了大量的军事机密,导致在战事上屡屡挫败。英军则节节胜利,屡建战功。功劳首推图灵,虽然未去前线杀敌,也从未荷枪实弹,但图灵一介书生,堪敌百万雄兵。  1942年,他曾赴美数月,目的是使两国的语音加密系统能够协调兼容,以便在联合对付德军的U-潜艇危机方面建立两国最高层的情报共享,以及为英国丘吉尔首相和美国罗斯福总统建立秘密安全通话热线。当时美国的语音加密系统庞大,要占据一个大房间;而图灵为英国研制的系统,则轻巧如一台打字机。  就在图灵出差期间,德国海军突然更新加密系统,提高了密码的复杂度,图灵手下那200多位专家为此绞尽脑汁,仍束手无策。一直等到图灵回国,亲自出马,难题才迎刃而解,令同侪极为惊佩。在布雷契莱园,无论年长年幼,大家一律称呼图灵为“教授”,足见其威望之高。  至于图灵是如何破译德军密码的,由于英国政府严格的保密法令,一直没有公之于世,图灵如何破译“谜”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我们仅仅知道,为提高实际破译的速度,他和布雷契莱园的同事们首先研制了一台密码破译机,取名“邦比”,后来又研制出一台专门破译密码的电子计算机,取名“巨人”。 它们使“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如虎添翼——过去每月大约能够破译39,000条截获的密码情报,后来提升到84,000条,差不多每两分钟就能破译一条。而立之年的图灵已经成为“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总顾问,全面影响着布雷契莱园的运作。  德国人在二战后期,又研究开发了一个代号为“鱼”的密码系统,十分复杂,比“谜” 更为“安全”,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希特勒本人专用的密码。“鱼”也难逃“法网”,被图灵成功破解粉碎,时间恰恰赶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前夕。  图灵和他的同事在搜寻与打击德军的U-潜艇、协助盟军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们估计:“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的工作使欧洲的战事至少提前两年结束。图灵也因此在1946年获得“OBE”,即“不列颠帝国勋章”,那是英国皇室给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立下大功的人士的荣誉。
布雷契莱园的教授大智若愚
图灵在剑桥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可能有人不知他的姓名,但妇孺皆知布雷契莱园有位“教授”,是个科学奇才。图灵或者“布雷契莱园的教授”的那些逸闻趣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大智若愚,行为“怪异”似乎是天才人物的“通病”。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位天才科学家的模样。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图灵的朋友这样描写:“图灵生得前庭饱满,下颌方圆,头型曲线真漂亮,令人难忘。一头褐发,迷人的碧眼闪闪发光,坚毅的下巴,是个帅气十足的男子汉。可他的穿着过于随意,毫无章法,有时身上披上一件过时的大衣,直接套在雪白而考究的衬衣外面。图灵不苟言笑,尤其不喜欢与陌生人谈话,那时他会拘谨、口吃,就越发羞怯腼腆,总在啃自己的指甲,躲避着生人的目光。然而,若是在信任的好友中间,他那闪电般的思维,跳跃而深邃;坦诚的言词,滔滔不绝;独到的见解,永远出人意料。图灵超群的智慧与平易的谈吐总带给朋友们极大的享受。”  据说,图灵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是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这辆车子经常掉链子,他却懒得把车送去修理,而是想办法对付它。他发现总是骑到一定的圈数时,链子就掉下来。于是他在骑车时就特别心中计数,边骑边数脚蹬子轮盘转过的圈数,就在链子快要掉下前一刹那戛然停车,倒一下脚蹬子轮盘,上车再骑。图灵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链子再也掉不下来了。后来他还在脚蹬子旁边安装了一个小巧的计数器,代替心中计数。图灵愚耶?智耶?
图灵有花粉过敏的毛病,一到春暖花开时节,五官奇痒难耐,眼泪鼻涕不止,痛苦不堪。而图灵又拒绝使用脱敏药物,因为那些药物会令他昏昏欲睡,头脑不清。于是,每当花粉严重的季节,他骑车上下班时就戴上防毒面具,十分抢眼:他为剑桥制造了一道街景奇观。  由于战争时期瓷器奇缺,为了防止茶杯丢失,他居然弄来一条铁链,把茶杯锁定在暖气管子上,此事成为布雷契莱园的笑谈。  图灵大事清楚,小事糊涂,闹过不少笑话。二战爆发后,人人皆知英国无法抵御德寇入侵,伦敦等地很可能沦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银行也必被法西斯鲸吞。英国人只好纷纷提出存款,自己保管。图灵则把存款兑换成两个大银锭,分别埋藏在两处树丛中,作上标记,并且绘制一份秘密位置图,以为万无一失。然而在战争结束后,图灵按图索骥,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来埋藏银锭的地方。战争期间,伦敦虽然没有沦陷,却未能躲过德军的狂轰滥炸。轰炸后,伦敦陷于火海。许多原来用于定位的参照物发生了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图灵智者千虑,却没想到他的秘密位置图变得毫无用处。图灵不甘心,自制一台金属探测器,在树丛中广泛搜索。无奈可能的目标范围太大,他徒劳无功,铩羽而归,着实沮丧了几天。  图灵自幼喜爱运动,战后更加热爱越野长跑。他经常参加业余高手们的越野长跑训练和竞赛。即使去参加学术会议,同事们都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图灵则舍代步而跑步,而且还是第一个到达会场。要不是因为受伤,他会代表英国去参加194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
   曼彻斯特大学的人工智能之父机器能思考
1945年二战结束,图灵复员,随后被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聘为高级研究员,他于是又回到出生地伦敦,专心研究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的研究在当时属于绝密,他撰写的论文都没有公开发表。我们所知道的是,当年图灵写了若干份“内部报告”,明确提出了“自动程序”的概念,在1970年得以解密,后来收入爱丁堡大学的《机器智能》论文集中。  理论上的准备已经充分,而且在战争时期已经具有运用计算机的经验,此时的图灵对计算机的发展前景胸有成竹,他兴致勃勃地拟订了一份“自动计算机(ACE)” 的设计方案,完整地描绘出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要知道,早在10年前他就提出了抽象的“万能图灵机”概念,然而观念超前,和者盖寡。如今他要亲手把那虚无缥缈变成现实。此时的图灵更注意到存储量与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核心,他设计的ACE在性能上,大体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苹果公司研制的个人电子计算机“麦金塔”。图灵实在太超前了,国家物理实验室认为制造原原本本的ACE在工程与技术方面过于困难,知难而退,仅仅制造了一台简化了的ACE,其运算速度和存储量均大为逊色。
尽管不如图灵所愿,但这台ACE毕竟是图灵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公开对外的电子计算机。况且ACE一鸣惊人,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之一。图灵特别满意它的存储功能,骄傲地向参观者介绍:“它能十分轻松地记忆任何一本小说中的10页内容,一字不差!”这在半个世纪以前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图灵和他的ACE惊呆了参观者。  国家物理实验室的保守态度与故步自封,使它在后来国际计算机发展的竞赛中被淘汰出局。图灵爱莫能助,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选择了“跳槽”。  1946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计算机实验室,设在曼彻斯特大学,一时群英荟萃,成为英国计算机事业的中心,总负责人是图灵在“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的老同事和好朋友纽曼教授。图灵是皇家学会计算机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实际上的负责人。图灵成为实验室的灵魂,他的计算机理论指导着实验室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商业计算机“马克一号”即在这里问世。  大凡每一个新学科出现,总有天才人物披荆斩棘做开路先锋,那需要常人所不具备的敏锐、远见和想象力。图灵的兴趣与志气绝不仅仅在于制造出性能超群的机器,那是一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事情。图灵所关注的问题,远非计算机本身,而是极富远见地设想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例如,从数字计算到代数运算,破译密码,处理文档资料,甚至下棋等等。他运用那时仅有的计算机“马克一号”去模拟生物生长的某些片段,尤其是接合子的基因如何决定动植物解剖结构的机制。这成为后来“仿真系统”和“人工生命”学科的起源。他在思考与探讨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图灵在他的另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中,这样描述他的设想:“人的大脑好似一台巨型的电子计算机,初生婴儿的大脑皮层像‘尚未组织好的’机器,可以经过训练,使之成为‘组织好了的’类似于万能机(即万能图灵机)式的机器。” 早年在剑桥大学获得的数学与哲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又一次发挥了力量,图灵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人工智能”之父。也正因为图灵和他的“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方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电脑”。  为了演示人机对话,图灵编写了一套象棋程序,当时却没有一台足够好的计算机去执行这个程序。于是图灵就亲自模拟计算机,严格执行他预先编写的程序走棋,模拟的“计算机”每走一步要用半小时。他就这样与同事下了一盘,结果“计算机”输了。  图灵明确提出:“机器能思考”。或者说,具有人脑智力的机器才是图灵心目中真正的万能机。图灵没有说空话,他进一步给出机器是否具有人脑智力的判别法,后来被称之为“图灵测试”。在图灵的时代,全世界仅有的计算机中,当然没有一台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时计算机的水平与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可那限制不了图灵的想象和预见,他相信在20世纪末,定会有计算机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他的预言得到证实:IBM研制出的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电子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当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在曼彻斯特大学,图灵度过了他短暂生命的最后几年,“人工智能”是他发出的最后的生命之光,他是这一领域开天辟地的大师。从计算机的理论到实践,图灵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1951年,图灵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会员,那年他39岁,成为他家族中的第四位皇家学会会员。曼彻斯特大学也因为图灵的存在,被英国皇家学会认定为国家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
   来去匆匆的天使永不熄灭的明灯
1954年6月8日,图灵去世的噩耗像晴天霹雳,不仅英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那一年图灵不满42岁,春风得意,风华正茂,处于他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巅峰,计算机科学界唯图灵马首是瞻,仰望企盼他的科学灵感和新的发明。最先发现图灵死亡的是清扫房间的女佣。早就过了图灵通常起床的时间,他却仍然沉睡在床上,神态自若安详,枕边有个只吃了一小口的苹果。书桌上灯亮着,有一封准备寄出的信。  医在图灵没有吃完的那只苹果里检验出了氰化钾,剧毒化学药品的残留物。警方在多方搜集证据后,调查研判,并对外正式宣布:图灵服毒自杀。  图灵自杀的原因一时成为全世界的难解之谜,猜测纷纭。他的母亲不相信、不接受警方“图灵服毒自杀”的判断,因为桌子上那封未寄出的信里提到“同意在几天后接受采访”云云。她认为图灵是不小心接触到了他实验室里的剧毒化学药品,是死于意外事故。警方则认为,那封信是图灵故布疑阵,令母亲相信儿子意外中毒而亡,心里会好受些。困扰人们的问题是图灵为什么要自杀?  事实上,图灵是个同性恋者,而且他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早在1942年布雷契莱园时期,图灵看中了一位同事,名叫朱安·克拉可的年轻姑娘,他们一度非常亲密,上了9个小时夜班之后两人还“恋战”下棋,图灵称之为下“困倦棋”,实则“恋爱棋”。朱安教会了图灵织毛线,成品是一副手套。图灵终于向朱安正式求婚。这姑娘也十分爱慕图灵,接受了图灵的爱情和求婚。眼看一对恋人快要走上红地毯,图灵却又悔婚,跑去向朱安道歉,坦诚说明自己的同性恋情况,两人只好解除婚约。  图灵的同性恋问题,就如同他其他的那些怪异行为一样,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所有工作单位的地位,上司和同事都对这位天才宽容、尊敬。但图灵的同性恋行为触犯当时的英国法律,1952年就因此而被警方拘留。英国当年的法律主张严厉惩戒同性恋,图灵不得不接受注射激素,否则会有牢狱之灾。激素疗法非但不能改变同性恋倾向,反而呈现出多种副作用,图灵变得意志消沉,越发寡言少语。图灵曾经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这位科学奇才放松情绪,换换脑筋,不妨读读好的小说。结果图灵真的喜欢上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不过,情绪并未因此而好转。人们普遍认为,图灵情绪的低沉抑郁,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杀,是那不人道的激素疗法害了他。  人们多么希望图灵像童话中的白雪公主那样:吃了有毒的苹果,但并没有死,只是睡着了,直到有一天,王子用一个吻把她唤醒。  图灵的死,留给世界一个谜,一个不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悖论”。图灵相信:“违反了逻辑,一座桥都会因之而垮掉。”可他本人的生命中就出现“悖论”:他认为计算机能够思维,可与人脑并驾齐驱,但是他本人却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哪里是计算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图灵的死无疑是计算机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无以弥补。牛津大学著名数学家安德鲁·哈吉斯说道:“图灵似乎是上天派来的一个使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为人间留下了智慧,留下了深邃的思想,后人必须为之思索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永远。” 图灵将引领世界计算机的“风骚数百年”,他25岁首创的“图灵机”概念如石破天惊,而立之年探讨的仿真系统和自动程序设计概念如仙人指路,不惑之“晚年”开创的人工智能和“图灵测试”如开山辟路,无一不是超前的科学预见,无一不展现着这位天才的过人智慧。  图灵如划破夜空的耀眼流星,身后的光芒持续照亮着探索计算机未来的路途,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图灵的计算机世界会多么昏暗寂寞。世界计算机界设立了“图灵奖”,一年一度由美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给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是计算机领域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是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1998年6月23日,伦敦市政府在图灵的出生地,那所故居的迎面墙上镶嵌上一块象征人类智慧与科学的蔚蓝色的铜匾,铸刻着计算机科学创始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纪念这位计算机大师诞辰86周年,数万人参加了纪念仪式。那一天,也恰好是图灵在曼彻斯特大学亲手设计成功的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图灵的这个纪念活动牵动全世界计算机科学家的心,也惊动了英国国会。众议院极其不寻常地赶在前一天晚上10点30分,以压倒多数的投票,通过了一项法案,承认了同性恋者的平等权益。英国政府以他的特殊方式表达了对这位科学巨人的伟大成就的敬意,对令他遭受不公正惩罚的忏悔。  2004年6月7日,为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与密码学的绝顶天才逝世5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数千人不约而同来到曼彻斯特市,聚集在图灵离世前5年曾经居住的公寓前。曼彻斯特市政府在这所表面极其普通却因图灵而成为永久的历史性建筑的墙上,隆重镶嵌上一面纪念铜牌,还是蔚蓝色的,上写:1912—1954,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与密码学家,战争年代破译“谜”码的功臣艾兰·图灵居于斯,逝于斯。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不老前辈>>计算机世界第一人:艾兰·图灵

范徐丽泰:一位女政治家的非政治人生


2007年7 月17 日,范徐丽泰宣布不再参加2008 年的香港立法委主席选举。在连任三届主席之后,范太的决定似乎出人意料,但或许也早有征兆。一位喜欢强调自己不是官的政治女性,在近日接受采访时,更乐意流露出自己非政治、温情的那一面。
  
  “明年,我将不再参选香港立法委主席一职。”
  操广东话的范徐丽泰平静而和缓地说出自己的决定。在溽热的香港,大理石建造的百年立法委大楼和61岁的范徐丽泰内在气质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肃穆、冷静背后,蕴藏着老到的故事。
  7月17 日,范太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理由有三:
  “一、提早一年宣布,可以让有意角逐者做好准备;二、长江后浪推前浪,应让位给新人;三、香港回归十年,已平稳过渡,将在适当时候退下。”
  这天,距离范徐丽泰就任立法委主席一职有11 年;这天,在立法委这栋年代久远的英式建筑内,她工作了25 年。25 年时间,历练了范徐丽泰,作为一名女人的整个政治人生—1983年,一个电话让她意外地步入立法委,2008 年,她选择离开,则出于一个理性的决定。
  毫无疑问,香港官位排名前10 的范徐丽泰早就是香港风云政治女性,然而在采访时,她始终坚持自己本色的一面—“我不是官”。她拿出感性的例证:当官做人是前呼后拥,而她则经常是一个人上超市买菜。
  女人和政治,多少使人联想到铁腕。政治家范徐丽泰是一个例外—身材偏胖,脸圆润,嘴角永远挂着慈笑。她的个性喜好走中庸路线,立法委各个门派她都能调停。与中庸、低调身份一致,这位女政治家喜欢强调自己的非政治性,然而除亲民意图之外,有多少出自范太的肺腑?
  在香港,少有人去怀疑范徐丽泰的平民性。原因或许很简单:25 年前,范徐丽泰就任第一天,旧式的衣服遭到媒体嘲笑;25 年过去了,她还是那身不时髦的打扮。她没有变,媒体的态度却变了。
  服装里的政治
  “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政治。”
  1983 年,范徐丽泰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职。她接到一个电话,前港督尤德要她去香港立法委兼职做议员。
  “他们只是告诉我,一周就去2 个下午就好了,周五下午还可以不去。”
  当范徐丽泰答应下来这个差事时,她意识到自己还对立法委不甚知晓。在年轻的她还没有嗅到作为政治人物的敏感和风险性时,一些风浪已在她身边暗涌了。1983 年9 月的一个下午,正在大学上班的范徐丽泰又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搅。她被告知两个小时后去立法委宣誓就职。
  从九龙到中环,来不及回家换衣服,新议员匆匆上场了。短袖衬衣、大花裙子、凉鞋一对,事隔24 年,范徐丽泰还清晰记得当日的装束。她走上宣誓台,下面的人都直直地看着她。
  第二天,报纸出来,她看到自己的照片,才知道被批评了。38 岁的她,因不规矩服装,成为第一次上报的话题。随后,她的打扮被称为“香港江青”。
  范太说:“我曾经想过,是不是要改变一下 ?”但是,她还是没有改变。“如果需要穿套装的场合,我就穿套装,可是那些套装是要符合我自己的爱好,而不是什么高贵名贵啊这一类。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做一份工作嘛, 还是要有真实的我。”
  第一次曝光经历给范太的政治生涯上了形象的一课。作为公众人物,她随时成为被议论的焦点。裙子事件,让她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子的人;“不会为了工作改变自我”,即便这是份政治工作。
  从1983 年开始,范徐丽泰连续担任香港立法局议员,其间她提议政府大幅度提高小学教师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坚决要求港英政府遣返越南船民,保护了港人的利益。这些作为,使得香港人记住了范徐丽泰这个名字。
  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女人范太带领一群香港立法委员上台宣誓。短发、金边眼镜、黑色套装、琥珀色围巾、黑高跟鞋,把53 岁的女人凸显得沉稳而自信。一路上,她默默提醒自己,挺起腰板,一个一个字念清楚;最后,她缓慢举右手,在董健华面前宣誓道:“我,范徐丽泰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委主席。”
  “30岁以前我是一个不太快乐的女孩” 
  1945年,范徐丽泰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裕家庭里。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女明星丽泰·海华丝风靡一时,父亲徐大统和家人商量,以丽泰为名。长大后,范太发现自己相貌和个性与这位性感女星相去甚远,“我更喜欢清秀的奥黛丽·赫本,夏萍也不错”。
  4 岁,范太全家搬到了香港,徐大统与友人一起开办了一家银行。范太母亲是典型的上海女人。
  “我妈最喜欢打扮,烫发、化妆、戴首饰、戴耳环等。”从60 多岁的范太的回忆里,人们可以找到了一些早年叛逆的影子。由于母亲喜欢打扮,并让小徐丽泰打扮,她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她日后政治生涯中不改自己形象上,“妈妈让我打扮什么,我偏不打扮,其实心里可能还很喜欢。”
  徐丽泰的爱好显现出个性中刚强的一面。小时候,她梦想做长途卡车司机,边听音乐边驰骋在大路上;她还向父母请求去学京剧练武打。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逐渐在一个富裕之家破灭,徐丽泰把精力逐渐放在读书上。
  上香港大学时,男同学笑话徐丽泰不会打羽毛球。徐丽泰就发狠一定要拿羽毛球单打冠军。
  这样倔强和叛逆的个性,徐丽泰到了30 岁后才发现一些负面效果。“过去我想,如果我多花一点时间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事情像打羽毛球那么简单,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你自己努力,去捉摸,当然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婚姻、家庭和政治生涯都不是一个人去经营的问题。在30 岁以后的生涯中,徐丽泰慢慢明白该如何处世。
  她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人生转变:“30 岁以前的我是一个不太快乐的女孩,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经常板起面孔,恶性循环之下,变得很孤独;30 岁之后,经过种种工作上的磨练,开始学懂了: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能笑笑口对着别人,问题就容易解决。50 岁以后,我更加清楚, 快乐是要自己找寻,别人并没有义务让你快乐。”
  30 岁,成为范太人生的转折点。她开始笑对人生。
  29 岁,徐丽泰更名为范徐丽泰,嫁给了同学的哥哥范尚德。她的婚姻的开端,和她的穿衣打扮一样,肇始于童年惯性,母亲反对,于是,她结婚了。
  1974 年7 月,《华侨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我俩情投意合,并得双方家长同意,定于1974 年7 月阳历7 月12 日在香港婚姻注册处举行结婚典礼,随即蜜月旅行。”婚前,范太告诉范尚德自己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不会烫衣服,直到婚后依旧如此。两人生育了一对儿女。关于范太的家庭故事,因为很多个人牺牲色彩,让家庭故事曝光率尤其高。
  1994 年6 月,在加拿大念书的女儿患上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必须一天4 次洗肾。医生告诉范太,如果要等其他人换肾,至少要5 年—10 年时间。1995 年,范太全家做出决定,爸爸、妈妈和儿子三人一块去验血,同时表示愿意捐肾给范家女儿。医学为团结的一家做出了公平的裁决,范太的血型最适合。范太迅速上了手术台,给女儿又一次生命。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女儿同月同日生,一切巧合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病好后,范家在香港文华酒店大摆宴席,庆祝女儿毕业和母女生日。这是范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公开请客。
  但上天没有太多时间眷顾团结的范家。
  不会做饭的香港第一好老婆
  2006年底,范徐丽泰被评为香港NO 1好老婆;此时,这名好老婆已失去了先生范尚德两年了。2001 年,范尚德患肝癌。范太随行看病,查出乳腺癌,全家再次陷入危机中。做完手术,范太依然正常上班,因为后面一切有丈夫支持。
  2004 年,在范太成功连任立法委主席时,丈夫病逝。丈夫去世后,她从300 多平方米的房子搬走;不久,又因照顾婆婆身体,再度搬家。除了每天在床头丈夫的照片前上香,念心经,外界所看到的范太的生活没有大改变。一年365 天,她几乎有300 多场活动要参加。工作,似乎永远不会随着病情和死亡有所停止。范式微笑,依然挂在她的脸上。
  丈夫去世1 年后的一天,范太发现自己“有点不正常”了。她回到家,发现家里桌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收据、账单,“我才发现有好多个月自己什么都没有整理,什么都没有做。”而在有范尚德的日子里,一切井然有序。2006年底,在香港电台市民选举中,范徐丽泰获得“香港第一好老婆”的荣誉。范太分外惊讶,因为她结婚30 来年,炒一份叉烧炒蛋都不及格,为什么是她?然而范太处理家庭危机的风格,犹如其政治生涯,赢得了人心。
  2007 年,范太前额的头发越来越稀少了,女儿主动把自己的长发剪下9英寸,给母亲做假发。说到这,范太表现出和年纪不相符的羞涩,“我只要她6 英寸,她却给了我9 英寸。每次看到她的短发,我都有一些不好意思。”
  去年春节,范徐丽泰带上85 岁高龄的婆婆、小姑和孩子,从香港开车一路到海南。她说自己有一个梦想,退休后,能到处旅游,把过去的时光补回来。或许,这成为一名政治女性要暂时退下的不成文理由。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官场人物 >> 范徐丽泰:一位女政治家的非政治人生

富豪缩水榜出炉 巴菲特损失96亿美元

谁是在金融危机中最受伤的“老板”?咨询公司StevenHall&Partners的一项调查统计了各大公司CEO所持自己公司股票(从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0月17日)的股价缩水情况,结果显示“股神”巴菲特“不幸”排在榜首,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的股票价值缩水高达96亿美元。
在这份名单上的还有甲骨文公司(OracleCorp.)的艾利森(LarryEllison),其股价缩水达66亿美元;微软(MicrosoftCorp.)的巴尔默(SteveBallmer),其损失为48亿美元;亚马逊(Amazon.comInc.)的贝佐斯(JeffBezos),损失为42亿美元;新闻集团(NewsCorp.)的默多克(RupertMurdoch),损失达到39亿美元。
此调查并没有统计那些已经被收购或摘牌的公司,因此诸如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等的老板并未在统计之列。
数据显示,从上一财年末到上周,美国175家最大公司的首席执行长所持自己公司的股票价值下降了28%,总计缩水达423亿美元。
俄罗斯亿万富翁财富缩水
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们或许将成为这场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输家。以俄罗斯首富奥列格·杰里帕斯卡(OlegDeripaska)为例,其5月份的资产高达286亿美元,且旗下的俄罗斯铝业公司原本计划很快就将在伦敦或中国香港上市。然而转眼间,这位首富却为巨额债务所困扰。
知情人士透露,随着用作抵押品的NorilskNickel股票价值大幅下跌,杰里帕斯卡旗下的俄罗斯铝业公司(UCRusal)上月违反了为购买Norilsk25%股权所借入45亿美元贷款的抵押品契约。当时杰里帕斯卡曾以公司财产为担保进行筹资,因此眼下他必须在10月底前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融资,向西方银行归还45亿美元贷款中的一部分,否则就要将全球最大镍矿公司25%的股权出让给债权人。而信贷危机已迫使杰里帕斯卡剥离了其所持国外公司的股份,包括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马格纳(Magna)和德国建筑业巨头Hochtief。
杰里帕斯卡是从俄罗斯铝业“战争”中生存下来的铝业大亨,他的俄罗斯铝业公司是俄罗斯第一大铝公司,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公司,此外他的商业帝国还包括了建筑业、汽车零部件业、以及一个面包车工厂。他的控股公司“基本元素”公司控制了俄罗斯铝业、GAZ移动电话制造公司、Aviacor飞机制造公司,另有一些木材、煤矿和金融公司。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说,俄罗斯的寡头们正排队等候政府的资金援助,在此之际,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将引发俄罗斯新一轮的财产再分配,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决定谁是赢家。据统计,俄罗斯5月份拥有87位亿万富翁,这一数字仅次于美国亿万富翁数量。而股市暴跌已使这些寡头们持股的市值缩水逾2100亿美元。许多人已被迫抛售股票,以满足数百亿美元贷款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不老前辈>>富豪缩水榜出炉 巴菲特损失96亿美元

王永庆传奇: 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2008年10月11日,王永庆先生因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产生的冲击,偕同夫人与子女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生产线,在美东时间10月15日早上于纽泽西因身体不适入院,后因心肌梗塞导致心肺衰竭在9点38分过世,享寿92岁,子女随伺在侧。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祖籍福建泉州安溪。出生于台北县新店直潭,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之创办人,其父为王长庚。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先到茶园当杂工,后来又到一间米店当学徒。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自己开办了一家米店,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生产PVC塑料粉等等,1954年筹资创办了台塑公司。由于其旗下经营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首屈一指,曾被称为「暖化之神」。
早期王永庆旗下拥有号称“台塑四宝”的台塑、南亚、台化、台塑化等四家企业,后来又增加福懋及南科、华亚科与南电,台塑集团上市公司家数由“四宝”、“六宝”增为“八宝”,2007年台塑胜高科技与福懋科技又将成为第九与第十宝,台塑集团跨足医疗业、生化科技业、火力发电厂、汽车业、石化业、电子业、硅晶圆、厨余回收......等大型产业。1993年麦寮六轻工程“填海成金”的计划成功,使得台塑集团营收规模迅速膨胀,2006年产值直逼2兆新台币,占台湾一年的总产值约7%左右。
王永庆毅力惊人,中年以后坚持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王永庆先生说:“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然后再用自己发明的“毛巾操”做体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七十多岁以后,才在医生的建议之下,改以步行、打坐养生。
依据《福布斯》杂志2004年的统计资料,台塑的王永庆,和鸿海集团的郭台铭,以身价都是二十八亿美元,并列台湾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实上,王永庆最大的财产并非来自于国内,而是在美国。但一般认为王永庆个人财富被严重低估,其在全球财富排名应该在九十五名之前。2005年台塑集团获利近70亿美金(2400亿台币),2006年5月台塑集团市值高达1.8兆台币,王永庆个人财产54亿美元。
2006年6月5日王永庆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由其胞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担任集团行政中心总裁,王永庆女儿王瑞华出任集团行政中心副总裁,台塑集团正式步入二代经营。
2008年5月,发生四川大地震,王永庆的公司台塑集团为了赈灾,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来协助四川成都与汶川等地区的震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为六十八亿美元,位居是年台湾第二。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另据报道,1917年1月18日,台湾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料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料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目前,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职场人生>>王永庆传奇: 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蔡宏图及其家族:领航台湾最大企业航母

头衔:国泰金控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第120名,台湾首富
拥有财富:77亿美元
在蔡宏图领航下,以人寿为核心业务的国泰金控这艘航空母舰,今已涉足保险、银行、房地产、医院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台湾金融业龙头,也成为岛内最大的企业集团。
蔡宏图有幸生为富家子,其父蔡万霖,素有“台湾首富”及“保险大王”享誉,1987年蔡万霖便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此后连续多年位居此列。1995年更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家第一代从商兄弟四人,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老四蔡万才,四十多年前,蔡家兄弟从成立国泰产险公司起步,迅速发展成以“国泰”为标志的超级企业集团。二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分家,蔡万霖分得四家公司,并以国泰人寿为核心组建起霖园集团。
1980年,刚考取美国律师执照的蔡宏图被召回父亲身边,帮助打理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人寿。蔡宏图从最基础的看财务报表学起。10年后,38岁的蔡宏图出任国泰人寿董事长。
蔡宏图接任之际,正值台湾保险市场激流汹涌、险象环生,那时台湾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大批外资保险涌入台湾,外资与本土公司狂打价格战。长期来稳居台湾同业第一的国泰人寿,在市场恶性竞争之下,保单市场占有率从五成掉到了三成。蔡宏图坚持推行持续稳健的长期战略,以创新商品避开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时间一长,打价格战的业者倒的倒,亏的亏,退的退,国泰人寿仍稳居寿险龙头宝座。
“第一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让你追,你听到后面的喘息声就非常紧张。”蔡宏图后来回忆那时的惊险,如此吐露心声。
稳健是蔡宏图最为人佩服的地方。一次,他和堂弟蔡明忠 (富邦金控董事长)等几位朋友结伴到尼泊尔、印度附近的不丹出游。一群人骑着骡子,走在山路上,突然,蔡宏图从骡子上摔下来,脸差点撞到地上。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声不响地站起来了。
“姿势非常优雅……他是不会出错的人。”蔡明忠描述。蔡宏图常说:“我们是一艘航空母舰,转向没那么快,要慢慢地转,稳稳地转。”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职场人生>>蔡宏图及其家族:领航台湾最大企业航母

孟学农仍是中央委员 省部级待遇不取消

“复出”刚满一年的孟学农因为襄汾溃坝事故再次请辞,成为公众视野中第一个两次请辞的省部级官员。与上一次请辞时的滔天指责不同,这一次,舆论赋予他更多的“悲情”色彩。表现出惋惜情绪的也包括山西当地官员,山西省市厅级官员说,孟在山西一年来口碑良好,“但既然出了事故,总要有人负责。”
  宣布相关任免的会议在中秋节当天召开,这本是中国传统上的喜庆日子,山西政坛却迎来巨震。国家安监总局特聘顾问邬剑鸣说,此次孟的请辞,是因为“伤亡人数太多,影响太大”。而且,“其它特别重大的事故,比如煤矿事故,发生前是不太容易发现的,而这次事故是能看到现实危险的,而且是人为事故,不是自然灾害。”
  襄汾溃坝事故是近年来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故。有关决定说孟学农请辞是“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其他有关规定”包括2004年中办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其中关于“引咎辞职”规定了“多次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应引咎辞职。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提及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是“行政问责年”,这也是贯彻执政党去年“十七大报告”的部署。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2008年要选择部分省市和国务院部门开展试点,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职场人生>> 孟学农仍是中央委员 省部级待遇不取消

严介和:重写“失败之书”

  2004年,他的身价是15亿元。2005年,他的身价是125亿元。2008年,财富榜上没有他的名字。
  一个胡润百富榜的受害者、一个让财经记者兴奋不已的采访对象;端起酒杯,他是纵情恣意、对酒当歌的狂者;收起笑容,他是曾经太平洋建设、如今华佗论箭的精神首领。他的身份还有农村代课教师、中国最大的“包工头”、黄段子的发布者、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口才绝佳的演讲家、辩证法的合理阐释者等等。关于严介和,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他出生那年父亲44岁,因此,家里人一直叫他“四四”。父亲的管教极严,但并没有束缚住他狂放的天性,少年时,街坊邻居还爱叫他的诨号“二胡”——苏北方言敢想敢做的意思。
  他的名字叫做严介和。他曾经用自己的名字来解释太平洋建设的企业文化:严与和,做人是严的,处人是和的;大事是严的,小事是和的;严是做人的脊梁;和是做事的锦囊。严中和,和中严,严严和和,和和严严,始终有一个平衡点就是介。
  严介和的所有身份中,演讲家的身份最为公众肯定。不知多少市委书记、部委官员、中小企业家都为他折服,形容其“所到之处、掌声一片”一点不夸张。在这个男性日益软化、精美、脂粉的时代,严介和这个出生苏北的汉子倒是矫矫然有一种伟丈夫气,粗糙,直接,勇猛,彪悍。在他之前,很少有企业家像他这样,打通了任督二脉,各种时代,各种话题,信口拈来,毫无疆界。当然,信口无疆带给严介和的除了风光还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尽管有一口很难纠正的苏北普通话,却丝毫都无法掩饰他口才的精彩。大段大段的演讲引经据典,还有深具原创精神的“严氏语录”,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哲学都极铺陈,极嚣张。可贵的是,在演讲中严介和有时会来那么一两句即兴的小感触,点出颇带意味的小情怀,极克制,极简单,甚至还带有点羞涩。这情怀,就如同花纹繁复、颜色浓重中的一点点素白,破纸而出,让你透过层层迷雾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坐在你对面这个男人的真与痴。
  有一天下午是华佗CEO论箭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严介和自2006年“太平洋风暴危机”之后第一次以华佗论箭掌门人的身份面对新闻媒体。
  “对不起,对不起,非常抱歉!各位媒体的朋友,我迟到了。很久没有跟媒体的朋友打交道了,晚上请大家喝酒好好给大家赔罪!”阔别两年,严介和再一次粉墨登场。
  “教父”前传
  严介和现在偏安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中央党校专心做中小企业的“教父”,除了依然保留的太平洋建设集团首席顾问之外,严介和现如今对外的身份是华佗CEO论箭组委会主席、首席专家。
  严介和对外打出的口号是为中国中小企业切脉问诊、开出精药良方,现场手术、现场解答。华佗CEO论箭的嘉宾阵容就包括: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慧聪网CEO郭凡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等等,那是一大串耀眼的名字。也正因为这支“全明星”的专家团队囊括中国政界、商界、学界头面人物,所以华佗论箭的门票价格自然不菲。8月门票据说是40000元,而10月的费用更高达50000元。
  从一个国家控股、民企参股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到现在先治病再收钱的咨询公司老总,从原来的“大佬”到现在所谓的中小企业“教父”。
  这个小眼睛男人似乎就变身为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维多·科里昂。他们同样口齿不清,同样身上有一种毫不掩饰的强大力量,同样流传着不可一世的征服欲望,贩卖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梦想。
  “大佬”与“教父”相对而言,严介和毫不讳言,“当然是喜欢做教父了”,因为“大佬仅仅是总量,教父才是质量。大佬是有形的,教父往往是无形的。一个企业、一个人如果能从总量走向质量,那么他是幸福的;能从有形的财富走向无形的财富,那么他是高贵的。其实我在做大佬时也并没有纯粹为了钱而奋斗,我不是那种人”。
  访问者: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华佗CEO论箭和华洋集团未来的商学院建设是你从年轻的时候就很想做的,是吗?
  严介和:我始终没有放弃过教育。未来肯定要合作教育,这是一个愿望,是小时候就有的愿望。
  访问者:因为我们看中国的企业家有很多,包括俞敏洪、马云都是做教育出身,你觉得老师的这种身份与企业家之间的跨度有多大?
  严介和:还是有很大区别。我是从教育又回到教育,经过了政、官、商、学啊。在社会各个层面里,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的这种摸爬滚打再回到教育,可能现在要比过去做教育时皮实得多,丰润得多,要有底气。
  严介和1960年出生在大运河旁的江苏淮安楚州区,这里与周恩来总理的故居仅一墙之隔。严家属于典型的书香门第,家教极严。严介和的父亲在旧社会是老私塾,母亲是楚州城里人。老两口人很正派,在前后三四个村子1000多户中很受爱戴。严家大院是典型的苏北四合院,有着宽敞的堂屋、飞檐的设计。
  《四书》、《五经》、《中庸》、《大学》这几本经典是小时候严介和的父亲要他熟读并且背得滚瓜烂熟的。当老师也好、做老板也罢,中庸、低调之道在中国永远是行得通、走得畅的。严介和深谙此中道理,据说在胡润百富榜之前,他甚至为了避风头,在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评选的过程中,主动要求组委会把自己的排名从第一降下来。
  严介和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是“5”,他的生日是2月5日,他的手机号码尾数是“5”,他的车牌号码尾数还是“5”。他说“5”这个数字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在十个数字中无论是顺着还是逆着都是居中的那一个。
  少年严介和是干农活的好手,割草、喂猪样样在行,用芦苇秆编的草帽、帘子又快又好,能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
  上世纪70年代中叶,高中毕业的严介和通过家人疏通关系,在江苏淮安一所中学做代课教师。“其实,做一名权威的讲师才是我的正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教书育人。”严介和多年后依然有骨子里继承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教师情结”。
  然而,由于当时的体制,代课老师每个月拿到手只有几十元钱的工资,让严介和眯着小眼睛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关于财富的思索。即便是转正了,也只有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不划算,这位高中代课教师显然不满意这个数字。
  “几个月后,我就动起了其他心思。”70年代末他与3个同村伙伴决定下海搞“副业”。第一个项目是为砖瓦厂土坯提供防雨设备——草帘。他用赚的几万元钱给严家在村里建起了最好的房子,买了第一台彩电。
  以1986年承包水泥制品厂为标志,严介和正式从教师彻底变身为商人。他相继承包了建材厂、建筑站,注册淮安腾达贸易公司、淮安辉宏建材公司,风生水起地搞起了建材销售部,卖水泥、钢材、木材等。
  严介和苏北人性格中的精明和大气在商海的试水阶段逐渐显露出来。“比起来,浙江商人是豺狗动物,豺狼与狗,江苏商人是猫科动物;豺狼与狗都是成群结队在一起干,而猫很少在一起玩。”
  他如是分析苏浙两地的企业家之间的区别:“江苏商人是农民文化,浙江商人是渔民文化。江苏商人从长计议,浙江商人急功近利。浙江商人比江苏商人勇敢,而江苏商人比浙江商人内敛。浙江商人开放,江苏商人保守。因此,浙江出团队,江苏出领袖。一个简单的例子,正部级以上的干部,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江苏人,浙江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大清朝一共出了100个状元,江苏就有49个,半个中国啊。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家就出在江苏通州(现在的南通),清朝最后一个状元是张謇。最红顶的商人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也出身江苏。”
  访问者:那你看来,你觉得商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严介和:商人呢,容易被别人伤害,但是不要去伤害别人,我认为就是一个合格的商人。不要形成商人伤人,就是处处让别人受伤的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处处让别人受伤,这种商人是卑鄙的。
  访问者:那么商人最重要的准则,你觉得是什么?
  严介和:商人最重要的准则,第一是精明,不是诚信。诚信的人多了,都能做商人吗?精明,是最重要的,是狼性,狼性就是精明嘛。没有这个精明,还谈什么诚信?第二个就是厚道。就是我讲的一流的商人,精明加厚道,二流的商人精明加精明,三流的商人厚道加厚道。既不精明也不厚道,那就不入流了。精明背后的厚道,那是大智慧,那叫大智若愚,叫难得糊涂。
  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真正把严介和推向2005年胡润百富榜榜眼位置的买卖是基建。
  熟悉基建的人都知道BT模式(BT是Build-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移交”)企业先垫资建设,再移交政府,最后由政府短期内分期付款。这也正是严介和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终极原因。
  当时,大多数工程队都忙着到处拉盖楼的生意,严介和却盯上了由政府一手操办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后来的创收效果不难看出,严介和的眼光敏锐之处在于,他看出这种项目的竞争者少,而且资金有保证。
  严介和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是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市长跑过来跟严介和商量,项目就由严介和垫资上马。
  自此开始,他大规模地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此为主要业务开展模式,并且从中尝到甜头。很快,严介和开始承接千亿之多的工程定单。截至2005年,他手里已握有2700亿定单,这个数字相当于中部地区20个城市的GDP。那时候他甚至宣称,在2008年自己退休前,太平洋的订单要突破5000个亿。
  那时候,距离2002年白手起家的严介和注册成立太平洋不过短短3年时间,这个由严介和一人称帝的太平洋王朝瞬间就拔地而起。
  资金链一直是此类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对2700亿啧啧称奇的同时,也为严介和的资金链捏一把汗:“这得需要多少启动资金,他哪来那么多资金?”
  他洋洋得意地把自己比喻成“手握木偶线的大师”,让木偶舞蹈起来的那根线是:政府能够按时还款。可是有一天,线断了。
  当时比较接近严介和、在他身边待了800天的作家陆元斌写了一本名叫《深深太平洋》的书。书中提及了严介和在2004年的一次发飙。
  “2004年4月的一天,严从盐城到镇江再回到自己自己办公室,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在办公室,严一言不发,来回踱着步,我很少见到有这样的举动。他慢慢走近鱼缸柱,围着圆圆的大柱,凝视着圆柱里的水和里面慢慢悠悠的海鱼,他突然‘呼!’大吼一声,‘呼!’再吼一声,吓得柱内的鱼儿到处乱窜。看着神情,我能感受到他当时发泄出的那种压抑心情。”
  访问者:现在我们再去看2006年的那一场危机,你曾经说过是胡润百富榜害了你,你现在觉得这个危机到底是一个财务危机,还是一个信用危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严介和:不存在信用危机,太平洋信用一直都是非常好的。就像2006年的那场危机,不是我们不守信用,而是银行不守信用,之后它连委托契都烧了,合同委托契他都烧了。我们没有准备吗?都说太平洋资金链断裂,多亏太平洋这个企业是自主的,盈利比较好,生产质量比较好,变应能力比较强,所以没倒。如果是个流动型的企业,资金链一断,就不存在了。
  关键的是引起这场风暴,还是因为我要退休造成的。还是太平洋自身的原因,直白地说是严介和造成的,是严介和本人造成的。因为他要退休,社会都反对我退休。你怎么能退休呢?这么好好的企业,你一退休怎么得了呢?
  当然,各个方面不愿意让严介和退休,因为严介和在太平洋建设中扮演了太特殊的角色,像封建家长,像精神领袖,像一国之君。
  那时严介和每到一处谈项目,很少会纠缠在项目的细节里面。他先会大谈太平洋建设的企业文化和自己的管理思想以及多年的经商体验:“这么多年实践感悟最深的是政府最讲诚信。”“太平洋是最能干又是最听话的。”严介和非常懂得展示出他是一个有政治悟性、有道德原则、有才情、有思想的企业家,有时候谈判成功的原因仅仅是严介和的演讲触动了地方领导的某一根神经,要把此君引为人生中一大知己。
  其实我在做一个一定要做出的尝试。不能老是华人做的企业,老子幸福了一辈子,也苦死了一辈子,后继无人。因诸葛亮而兴,最终因诸葛亮而亡。他死不瞑目,国家跟着他一起走,操劳了一辈子,终日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纵然鞠躬尽瘁,也是死而不后已。我不希望自己变成诸葛亮那样的人。
  迟来不如早来,就在太平洋最红火的时候,年富力强的时候,经得起这场2006年这场十八级的毁灭性的地震,我觉得急流勇退对个人来说还是成功的,特别欣慰。
  那些日子对严介和而言都已属于过往。他的当下是一种相对那时而言更松弛的状态。他现在更喜欢想下一次的华佗CEO论箭选在哪里,是不是要再去邓小平的家乡广安会一会老朋友。他在最近的演讲中反复地提及邓小平,这位三起三落的老人是他的偶像。
  访问者:平时生活当中,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很重要,你觉得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严介和: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应该说,过去是青山绿水,才子佳人,美酒咖啡。现在人生最重要的是,老人的赡养,孩子的培养,弱势群体的帮扶。由物质的享受到精神的享受,而这种付出是一种享受,人生就是这么个过程。
  广东的一个叫阿德名的才子,在一次论坛上问所有的嘉宾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笼统的,不着边际。回来我就讲了几句话,人为什么活着,青山绿水,才子佳人,美酒咖啡,加老人的赡养,孩子的培养,弱势群体的帮扶,所以需要我们活着。这个还是现实一点。你不讲前面的青山绿水,才子佳人,美酒咖啡,我觉得你过于虚荣。
  访问者:你最近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严介和:那我要回忆一下,我这人不怎么哭的。
  去年2007年回老家祭拜父母亲。我姑娘从美国、儿子从南大都回来了。可能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真正这么哭。我母亲离开我的时候,我没有哭。我跪了三天。我哭得自己失去了自我。不是假哭,是真的哭,大概把这么多年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都用这么一两个小时的泪水把它溢出来也把它冲走,让它洗涤了。
  我在家乡是一个著名的大孝子,我可以跟你讲一个故事,从来没讲过,我姊妹九个,我最小。我母亲心目中除了老九,还是老九,她吃饭都要靠我坐。她离开我的时候,我读懂她希望我抓住她的手。离开我的时候,我是抓着我母亲的手,让她离开的。
  大家都说长病无孝子,孩子多了,就孝敬得往往不到位,兄弟间又有扯皮的。我母亲诊断肺有问题,我给我母亲定的目标是让她活到90岁,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教授、专家都说那是不可能的。
  访问者:你做到了吗?
  严介和:做到了,这个奇迹确实发生了。老人一直活到差一点91岁。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想让老人家健康长寿,必须公司化管理。你们,我七个姐姐一个哥哥,我说你们要做好你们的事业,照顾好你们的家庭,这是对妈妈最好的孝敬,妈妈交给我。你们想看看老人,就来看看,你们不想就不要看。
  我给老人家找了四个保姆,都是农村出身,聪明,长得很好很贤惠,都是四十几岁,当时年龄都比我大,都是我的姐姐,都是我亲自挑的。四个保姆每个人的工资3000块,每人工作6小时,24小时全天候地伺候老人。因为我在老家是有地位的,他们家里人员的安置,有什么困难都是我帮她们解决的。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的老妈妈照顾好。
  我记得我母亲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场面很感人,花圈十几公里,车辆无限无边。最感人的就是这四个保姆,那个真的是哭得死过去,活过来,我请了几个医生,就是帮我抢救保姆。九个子女没有一个人那么伤心,四个保姆太伤心了。大家都读懂,老人不能走,你走了我们还有今天的地位吗?我们家庭怎么安排,家庭生活还能有今天的水平吗?四个保姆对老人的感情是亲生儿女是不能比拟的。
  说到家庭,说到孩子,严介和的眉眼柔顺了许多,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个实用主义者还体现在选老婆的时候,“她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好,将来能够跟我一起经得起折腾”。
  那天晚饭的时候,他的属下说严主席的歌唱得很好,他最擅长的几首是《众人划桨开大船》、《霸王别姬》还有《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这个男性日益软化、精美、脂粉的时代,严介和这个站在风口浪尖滚过来的人,失败过也失意过,正在重新书写“失败之书”以力证他的重新崛起。
  他说他最喜欢读一本叫《基督山伯爵》的书,喜爱其中的爱德蒙·唐泰斯。在那本书里,爱德蒙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也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宛如平常一首歌。
  严介和的五本书:《成长学、思、行》、《做人先做事》、《辛苦心不苦》、《知足不满足》、《成功能、德、胸》。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seo传记 >>严介和:重写“失败之书”

中国首富黄光裕家族真相

  在公众场合,本来毫不起眼的黄光裕,却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
  黄光裕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零售业企业家之一。但黄光裕三个字,已经加载了太多与他的气质和本性不相称的含义。
  这些“无形资产”,有些让他暗喜不已,有些却让他负荷过重。现在即便是他的一些小商业把戏,都足以撼动整个中国零售市场。
  再次当选中国首富,黄光裕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追逐的榜样。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黄光裕是位极端的人物,因为初中未毕业的他,在资本市场上所表现的套现能力,以及他的财富人生,在当代中国几乎不可复制。
  不过,认定无形资产才是真正财富的黄光裕,所到之处,总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动静:“你是怎样成为中国首富的?”“国美还能增长吗?”“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有足够坚挺的资金链吗?”这是人们最爱问黄光裕的问题,而他也总能不痛不痒地一一回答。事实上,有关黄光裕和国美的前途,常常成为财经媒体讨论的话题。
  对于国美这样成长到很大规模而且还在迅速成长的公司而言,人们对其的任何质疑都不足为奇。一方面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的隐形财富被外界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国美内部家族成员的权力更选不断被曝光到台面上。
  期待国美能有惊天动地的表现是一回事,但一味的追捧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国美也许算不上中国最好的私有企业,但他是野心和财富的代名词。
  2006年黄光裕还能坐稳首富的交椅吗?我们不知道,就像黄光裕自己放话“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一样,也许只是一个市场想象,但已经让市场投资者们兴奋地盘算着未来盈利。正如拿破仑的经典名言: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
  国美似乎看上去很美。但在苏宁、永乐等竞争对手的不断挤压下,国美留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恐怕越来越小。
  传言中的黄光裕具有教父般的霸气。
  2005年12月3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宴会厅,英才杂志社等媒体主办的“最聚人气企业家”颁奖晚会正在进行当中。休息时间,参会人员三五成群聚在过道里闲聊。
  只见一个留着寸头、身穿浅色西装的年轻人走过来,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向贵宾室走去。有人反应过来:他不就是中国大陆首富黄光裕吗?
  记者在对他一个多小时的独家采访中,黄光裕有问必答:“有人劝我说,你这么大企业的老总,走路慢点行不行?但我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140亿财富赋予了黄光裕耀眼的光环,但他显然没有闲心去享受这一切。面对“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想了半天才勉强答上来:“可能现在想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用再先问价钱了。”
  有时间,他也会上网去看看关于自己的报道。从17岁开始创业,19年时间里他和他的国美电器受尽了同行的排挤和媒体的非难,黄光裕已经修炼得几乎如老僧般宠辱不惊了。但有媒体指责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时,他仍然遮掩不住自己的年轻气盛:“我觉得很奇怪,他们这种故事从哪里编出来的?真这样,国家“打黑”我就要首当其冲了。我黑在哪里?我怎么黑了?”
  之后他又开起了玩笑:“你们《英才》等媒体每年评出十位最聚人气的企业家,以后我们国美也要每年评选十位最有水平的记者。”
  去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于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有意思的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泰。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头发掉得太厉害,只得“剃度”了事。
  黄光裕做事、做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看1+1是否大于2。他从家电零售行业拓展到房地产业和投资业,是基于此种理念;他在处理与手下人甚至家族成员的关系时,同样基于此种理念。
  让人爱恨交加的36岁首富
  直到2001年前,人们对黄光裕这个在《福布斯》中国富翁榜上名列前三的年轻人还知之甚少。
  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
  黄的秘书对黄的评价是: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但对于与他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对黄光裕面部表情的典型描述是“大嘴一撇就说……”
  而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一位现任职于国美的高管介绍,黄光裕“当他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
  曾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黄光裕亲自领着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对我进行面试。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位职业经理人感慨:“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2003年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他常常对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比现在会更好。
  黄光裕对员工的严厉随处可见。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
  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可能会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这位高管介绍,前不久,他们在国美公司的咖啡厅里为黄光裕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那天他穿得很休闲,面对着生日蛋糕时,他竟然笑得那么孩子气。”
  36岁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黄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据《英才》记者了解,黄光裕及其家族有据可查的善举有这样几宗:从2005年1月13日开始,国美电器出资1000万,启动援建海啸受灾国孤儿院的计划,其中黄光裕家族捐赠700万元;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2004年黄光裕家族捐赠40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国美大道”;兄弟两人先后捐资254万多元,建设铜盂镇凤壶村敬老院、幼稚园等;捐资13万多元支持铜盂镇凤壶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圆了该村几辈人的自来水梦;2002年初,在原潮阳市举办的“情系民心”水改义捐活动中,他们现场捐资100万元支持水改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捐资500多万元支持汕头市各县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至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大家起一个号召作用?黄光裕解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实黄光裕还另有顾忌:“你说出来,会有很多人跑来向你要钱,让你防不胜防。”他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要去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要去回避社会责任,到一定程度企业做大了,你就自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像我们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投入到社会上去积极地运营。”
  “黄俊钦比我有钱”
  2005年12月6日,北京地产投资大鳄新恒基集团与广州著名房地产代理公司合富辉煌正式签署代理合作协议,标志着该集团的华南淘金之旅正式启航。业内人士透露,新恒基集团在广州白云区所开发的“云楠苑”有望于2006年中上市。
  幕后操盘手黄俊钦的名字再次被人们关注。
  与弟弟黄光裕近年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一直有传言,说黄俊钦、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黄光裕认为,兄弟之间意见不和、从而发生争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
  据知情人透露,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像2005年推出“国美第一城”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其实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黄光裕来说,黄俊钦不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从商生涯的“领路人”。在家人的眼里,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初一的早晨全家人一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已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据知情人介绍,1985年左右,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
  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在当时还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她母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不幸的是,担忧后来变成了事实——黄俊钦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黄俊钦和另外一个人带了1000多块钱的货过去卖。也很凑巧,另外一个伙伴那天突然得了急性肠炎,跑到医院看病。结果警察把黄俊钦一个人给逮住了。警察指着那堆东西问黄俊钦,这些货是谁的?黄俊钦沉默了片刻,然后承认都是自己的。后来东西被没收了,人也被扣押起来。
  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成了黄俊钦一家的转折点。事情过去以后,黄家和一个曾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开始合伙做生意,办了一个无线电工厂,专门生产扩音器之类的产品,做了两三年的时间,赚了不少钱,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但后来两兄弟觉得自己还是不太适合搞产品的生产、开发,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生意,于是便来到了北京发展。
  两兄弟于1987年共同创立国美电器。做生意之余,黄俊钦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在1988年,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
  1993年两兄弟分家。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除了房地产,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并于2002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并亲自上马操刀,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名列中国富人排行榜前列(在2000年胡润的百富榜上,黄俊钦已经以55亿的资产窜升至第13位)。当《英才》杂志记者当面询问黄光裕“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谙熟房地产业务的黄俊钦,加上资本操作高手黄光裕,其效应将远远大于2。
  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另立门户
  在为黄光裕打了12年工后,张志铭终于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脱变为一个老板。
  当年,黄光裕把国美电器交给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后,自己则开始从事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在张志铭领导下,国美在1997年以后快速发展,并于1999年开始向全国扩张。当时中国的家电零售业有“三张”之称:南京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北京国美电器的张志铭。而国美的真正老板黄光裕却很少有人知道。
  张志铭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于1993年加入国美,曾是黄光裕的司机,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国美电器总经理,是仅次于黄光裕的第二号人物。1994年,年仅21岁的黄燕虹也加入了国美。黄燕虹历任鹏润旗下“万盛源物业”总经理、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国美集团监察中心总监等职,后去国外读书。两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产生了感情,并于1998年结婚。
  虽然面对黄光裕时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但在一些国美员工的眼里,张志铭是一个“善于纳谏、博取众长、眼光敏锐、处事干练”的能人。据说,张志铭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听取意见,在与员工沟通时,他从不打断任何一个人的讲话。而他的工作量大得吓人,“在很多情况下,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即使如此,张志铭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以至于有些媒体记者都懒得去记他的职务。但张志铭的成绩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从黄光裕那里分得了一定的股权。当黄光裕再掌国美电器后,张志铭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和资源。
  张志铭2004年开始担任鹏润房地产总经理,具体运作开发“国美第一城”。据说,鹏润房地产是黄光裕和张志铭两人合股,黄光裕控股。2005年元旦,“国美第一城”开盘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给了张志铭不少信心。
  9个月后,张志铭成立明天地产,携“明天第一城”公开亮相。明天地产是张志铭100%拥有的房地产公司,2005年底要在立水桥和昌平分别开发各50万平米的住宅项目。有意思的是,明天房地产公司的LOGO与鹏润的LOGO十分相近——红黄基色不变,但是没了麦穗,只突出了中间那只大鹏。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国内强人>>中国首富黄光裕家族真相

日照钢铁杜双华:两年身家增4倍

  “2008胡润百富榜”排在亚军位置上的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双华,以350亿元的身价成为今年的“财富黑马”。
  杜双华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民企山东日照钢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其100%股权,而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
  低调富豪
  2006年胡润富豪榜上,杜双华排在第14位,身家80亿元。而在同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中,杜双华仅以15亿资产名列第185位。
  杜双华这位颇有些“神秘感”的财富黑马,与首富黄光裕相比,这位财富亚军显得“极其低调”。早报记者在联系到日照钢铁集团秘书处和办公室时,对方均直接表示,“采访不可能,杜总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杜双华首次引起国人注意,是在今年“5.12”大地震后的捐款活动中。山东日照钢铁集团一次捐了1亿元人民币,此后又通过其他方式捐款,前后捐款总额达到1.126亿元。此举引发外界对日照钢铁集团的众多质疑。
  针对“打肿脸充胖子”的说法,代表日照钢铁接受媒体采访的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说:“去年集团的纯利润超过了50亿元,上交税收14亿元。预计今年日照钢铁集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利税将达到100亿元。”
  业内人士称,说日照钢铁集团此举是“为了作秀”的说法也不能成立。首先,杜双华也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其次,廖海亭表示,杜双华拥有日照钢铁集团中有100%的股权,公司捐的实际就是杜双华自己捐的,但他不想以自己的名义出现。
  钢铁奇迹
  日照钢铁集团的发展可谓创造了钢铁业建设速度的奇迹。
  现年43岁的杜双华自1987年起投身钢铁业,1993年创办京华创新集团,当时的京华创新集团年产值不足200万,员工不到100人。到2006年,京华创新集团在北京、唐山、包头、莱芜、广州、成都、吉林等各地发展钢铁事业,成为年产值超过80亿元的焊管龙头企业。
  2003年,民营钢铁企业兴起,杜双华看中了临港城市山东日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2003年2月,日照钢铁集团挂牌成立,2003年3月31号开工建设,在当年的9月28号出铁出钢,历时181天,创下了世界钢铁行业的奇迹,被称为“日钢速度”。
  比建设速度更快的是日照钢铁的发展速度。2006年,日照钢铁集团的年产值达到80多亿元,就已经超过了老牌钢铁民企沙钢集团。从开工到产值达到80亿元只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再翻番到如今的四五百亿级,只用了2年。
  此前曾有消息称,整合已经接近完成的山东钢铁集团有意将日照钢铁集团纳入麾下,但未得到日照钢铁的回应。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后起之秀>>日照钢铁杜双华:两年身家增4倍

“花魁”杨惠妍 下滑至第三名

  胡润百富榜去年“花魁”杨惠妍,今年下滑至第三名,27岁的杨惠妍今年身家为330亿元。过去一年里杨惠妍的财富缩水近75%,除房地产外,杨在能源领域也有投资。资料显示,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杨惠妍的父亲杨国强是碧桂园的创始人,2005年杨国强将股份转给了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女儿杨惠妍。
  解读 股市房市萎靡富豪身家缩水 胡润告诉记者,受去年以来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下调的全年影响,胡润百富榜上的富豪位置也发生不少调整。
  “目前碧桂园最大股东杨惠妍财富一年缩水近1千亿,这在百富榜十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房地产环境的变化对富豪身价的影响太大了。”
  胡润对记者表示,“我们对明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准确的预判,因此也很难预测,今年上榜的富豪明年是否仍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关键还得继续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景气变化。 ”
  富豪身家因全球股市表现不佳而大幅缩水是今年榜单的一大看点。今年榜单前三名总财富达1110万元。记者通过查询获悉,2007年胡润百富榜的前三名杨惠妍、张茵、徐荣茂当时的财富分别为1300亿元、770亿元和550亿元,三人财富总额达2620万元。两相比较,2008胡润百富榜前三甲富豪的总财富竟然还达不到去年首富杨惠妍当时的财富值,并且仅是去年前三甲富豪总财富值的约42%。
  强势榜 荣智健六居榜首 杨国强未能上榜
  今日,与胡润百富榜同时出炉的还有《2008胡润强势榜》。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此次胡润强势榜推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民营企业家,荣智健、任正非、鲁冠球分列榜单前三名。其中,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连续6年位居“强势榜”榜首。
  胡润强势榜首创于2003年,它是胡润百富榜系列中的第一个。这个榜单上榜人数最少,而且相对比较稳定。曾上榜的企业家共有23位,而连续六年上榜的企业家有3位:荣智健、鲁冠球、许荣茂。其中,荣智健六年一直排名第一。
  据介绍,胡润强势榜虽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今年还是出现了两张新面孔,即万达地产董事长王健林和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不过,还有一些老面孔没能出现:去年上榜的玖龙纸业张茵、碧桂园杨国强,以及新希望刘永好没能登上今年的强势榜。
  解读 王石财富不够李宁强势上榜
  “今年上榜的十位企业家,是我们从《2008胡润百富榜》1000位上榜民营企业家里选出来的。”胡润说,上榜标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影响力、企业的纳税和销售额、为多少人解决就业、国际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的战略地位等因素。
  当记者问及李宁上榜的依据时,胡润告诉记者,在计算榜单时,在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上,李宁均得到满分5分;而能够成为主火炬手,李宁的政治影响力可见一斑。此外,作为零售大型企业,李宁在安置就业、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也表现出色,因此李宁今年能够上榜也是情理之中。
  当记者问及万科的领袖王石为何未能上榜时,胡润表示,受地产股市缩水影响,王石的财产够不上百富榜门槛。“如果王石上了百富榜,他肯定能登上强势榜。”胡润说,除了王石以外,海尔领导者张瑞敏也是类似的情况。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后起之秀>>“花魁”杨惠妍 下滑至第三名

周小川:央行主攻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央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点解决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如何切实保持币值稳定,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就业,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等问题。
  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厅局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级研修班上表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银行应该着重考虑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在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金融服务等工作方面如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整个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输送健康的血液,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轨道运行。
  他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关注和研究六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支持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金融业要为国民经济服务,采取措施努力使可能改善环境的行为更加市场化。第三,克服发展方式的瓶颈。通过金融机制的作用,推动解决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瓶颈问题。第四,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服务业对整个生产环节和供应链环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五,转变消费结构的问题,重点是如何扩大消费内需。第六,关于“走出去”的问题。
  周小川还特别强调,人民银行要努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更多地依靠科学分析方法,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官场人物 >>周小川:央行主攻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樊纲:中国在全球金融巨变中的机会

这次的危机从性质和深度来说,应该可以和大萧条相提并论,这是真的。这次救助只是把坏账剥离,开始处理这些坏账,真正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体系要认真地反思的问题。当然,金融不能死,我们需要金融,货币仍然存在,我们仍然需要一种国际货币,问题是怎么管理。
我相信现在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都会参与美国的救市计划,而且各国政府、中央银行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美国联手,以防止他们受到更大的冲击。
从长远来讲,现在的金融制度必须改,放任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被认为不可再持续下去了,不认真监管风险,就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而全球金融格局将发生变化,美国的霸主地位会发生变化,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要发生改变。这一点现在欧洲人正在思考,欧洲人看到了机会。若是在其他国家,房地产泡沫这么大,财政赤字5%、贸易赤字7%,延续两三年就死了,而美国可以持续二三十年不死,就是因为有美元这个体系。因此,世界这次危机之后,欧元在世界的地位在加强。我相信世界上的有识之士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欧洲人之所以特别讲这个问题,是欧元处在比较好的位置上,因为欧元是一个有纪律的货币,而美元是可以无限发放的,欧元对财政赤字是有规定的,不许超过。欧洲银行的规定,它的行为准则是非常明确的,而美国没有。
在以前历次的世界危机当中,我们都学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次当然特别明显,对衍生工具,对金融创新明显的意识,对风险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东西。我们的金融一直是个短板,发展不足,而且是经济不足、创新不足。美国是创新太多了,受监管太少,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而我们是谨慎有余、创新不足。怎么使我们的金融体系更加具有竞争性?更加开放?更加适应于未来全球市场金融发展的格局和需要?我想我们的金融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全球金融格局在变,但外商继续投资中国,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只要中国的市场继续稳定,这个大格局不会改变。至于市场上的玩家因为重新洗牌而发生一些变化,都是次要的问题。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来华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反而在增长,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有一个全面的比较复杂的认识,不能只看一方面。
毫无疑问,只要金融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对实体经济,对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产生影响,这对我们就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对耐用品的订单少了45%,这个对我们肯定有影响。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不要夸大困难,我们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也在增长,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因为美元的贬值速度比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快,结果我们对那些货币是贬值了,所以我们对欧洲的出口继续增长25%。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尽快使我们的市场多元化。
即便没有次贷危机,我们花了三四年的宏观调控也想把经济增长速度调到比较正常的水平上,就是9%左右的可持续的增长率水平。我以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符合中国各种经济结构、各种经济能力的增长速度。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国内强人>>樊纲:中国在全球金融巨变中的机会

巴菲特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看好环保车前景

股神巴菲特投资的旗下附属公司MidAmerican(中美能源控股公司)9月29日宣布,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10%股权。有投行表示,该笔交易不仅具有象征意义,预期比亚迪与中美能源将展开实质合作,例如在美国市场提供充电站基建及政策支持。
  中美能源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已经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公司2.25亿股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
  比亚迪董事会主席王传福对记者表示,此次巴菲特的投资金额,比亚迪将用于电力汽车、电动汽车,电池等方面的经营。对比亚迪来说,该项投资对公司的全球化运作有三大益处:第一,可以提升比亚迪的全球的品牌价值;其次,巴菲特公司下属的IMF(音)在全美有很强的能源网络,未来可以在充电网络的建设上进行合作;第三,中美能源主席有多年管理经验,他进入比亚迪的董事会可以帮助公司制定更佳全球战略。
  业内人士指出,巴菲特主要看好其电动环保车前景。“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在中国汽车行业里是产业化比较快的一个。”
  同时,记者从比亚迪汽车内部人士处获悉,比亚迪明年将正式启动新能源车型政策,F1e和F6e将是最先搭载双模电动动力系统的比亚迪车型,这两款车型将于明年下半年上市销售。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不老前辈>>巴菲特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看好环保车前景

八个秘密透露出你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在前几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在被问到如果他们当选总统,心中有无属意的财政部长人选时,不约而同地点名巴菲特。
  在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巴菲特频频出手抄底,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上月底出版的关于巴菲特这位美国第二富豪的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生活中的商机》披露了巴菲特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部厚达960页的传记揭示,虽然巴菲特在长长的人生轨迹中曾经涉足其他领域,但是他一直展现出惊人的干劲和不同寻常的赚钱天赋。
  《滚雪球:巴菲特和生活中的商机》一书的作者是前摩根士丹利保险分析师爱丽丝施罗德,她获得珍贵的机会,深入采访了巴菲特本人、家人、商业伙伴和朋友,包括比尔盖茨。
  传记“别太夸我”
  上世纪90年代末,施罗德在撰写一份有关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报告时接触到巴菲特,深得后者赏识。巴菲特于是邀请她帮他写传记,与她聊了数千小时,还提供大量个人档案和朋友数据助她撰稿。他还说:“如果我的说法与任何其他说法不同,那你就选一个没那么夸我的版本。”
  小时候的沃伦巴菲特在学校里成绩很差,还经常离家出走,还常常到社区里的商店偷体育运动商品。有一次,巴菲特的父亲发现他的衣柜里堆满了高尔夫球,因而起了疑心。父亲作出最后通牒:除非改正错误,否则的话不准他再去靠送报纸来赚零用钱。
  “这个通牒对我很奏效。”巴菲特说。他从此“改邪归正”,并靠送报纸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农场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当时他只有16岁,还是华盛顿中学的学生。巴菲特在当地雇了一名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有关协议持续至今。
  拒绝帮妹妹还债
  爱丽丝在传记中披露了一些似乎有损巴菲特形象的轶事。例如在1977年,巴菲特的原配夫人搬出了他们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家。巴菲特回忆往事时说:“这不该发生。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积攒了大约7200万美元的身家。但是,他仍然把全副心思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家人变成了第二位。”巴菲特向爱丽丝解释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巴菲特的妹妹多丽丝因为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利而濒临破产。她恳求当时坐拥20多亿美元的哥哥出钱帮她渡过难关。但是巴菲特拒绝了妹妹的请求,理由是他觉得这样做等于资助那些不理性赌博的投机者。“我本来可以帮她承担几百万美元的债务。但是,你知道,我觉得那帮人本来就该死。”
  11岁立志当百万富翁
  据透露,巴菲特经常和太太与子女签协议。一次,巴菲特认为他已经成年的儿子豪伊的体重应该控制在182.5磅以下,如果豪伊超过这个重量,就要把两人共同拥有的农场的总收益的26%交出来,如果体重在182.5磅以下,巴菲特则把22%的总收益交出来。
  巴菲特在童年的时候就宣布自己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现在拥有500亿美元家产的他显然早已远远超越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据传记披露,巴菲特的成功不仅靠过人的投资天赋,更关键是他那股永不停歇的冲劲。
  据说,在巴菲特出席的一个晚宴上,主持人问巴菲特,你认为使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专注。”而当晚有另一个人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那就是比尔盖茨,唯一比巴菲特更富有的美国人。
  股神的八个“秘密”
  1.少年叛逆偷过东西
  巴菲特12岁时,随家人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华盛顿。环境的改变使巴菲特变得叛逆。巴菲特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常常逃学,还到百货商店偷东西。父亲发现后,警告他说如果不改正的话,不给他靠送报赚钱的机会。结果从小就很有商业头脑的巴菲特妥协了。
  2.中学时期自己买地
  早在中学时期,巴菲特已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他16岁时通过送报攒了2000美元。他拿出其中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购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他在当地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此后,巴菲特开始在学校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主。
  3.被哈佛商学院拒收
  巴菲特19岁时曾报读哈佛商学院。凭他超乎年龄的丰富的股票知识,巴菲特信心满满。但最后被学院拒收。后来,巴菲特发现他的偶像、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于是,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4.差点贱卖自己的公司
  上世纪60年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是一家为生存而挣扎的纺织品公司。当时,巴菲特已经和波克夏公司的老总谈好将以每股11.5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卖给后者。但是当对方试图再把股价压低12美分时,巴菲特发怒了。后来,他改变了出售公司的决定并把波克夏公司老总手头拥有的股份也买了过来。
  5.与原配离婚一生遗憾
  回忆起原配夫人苏珊在1977年独自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加州,巴菲特说:“那件事本不该发生。那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当时,巴菲特已经拥有7200万美元的家产,但是,他的全副身心仍然放在怎样赚更多的钱上。随着巴菲特专心致志于投资活动而疏于照顾家庭,苏珊也愈来愈投入社区生活,由此萌生去意。
  6.本来喜欢百事可乐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欢喝可口可乐,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本来是百事可乐的拥趸,曾经每天都要喝四五瓶百事可乐。在50岁生日的时候,巴菲特还收到一个外形像六罐装百事可乐的生日蛋糕。但在1987年,一个朋友介绍他尝试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樱桃口味可乐,巴菲特喝过后非常喜欢,由此爱上了可口可乐。
  7.成功欲望极其强烈
  巴菲特骨子里是一个事业心和成功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他11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在35岁之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结果他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投资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8.“股神”也有失手时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有失手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巴菲特入股美国航空公司。但是该公司股票随即出现暴跌。巴菲特说:“刚付了款,公司股价就暴跌了,从此一蹶不振。我还在电话语音信箱留言自嘲说:‘我是沃伦巴菲特,我是一个飞机狂。’”

更多财经资讯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不老前辈>>八个秘密透露出你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王永庆家族豪门恩怨:三个老婆九个儿女

  虽然高龄92岁,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除了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外,健康状况并无异样。由于忧心美国金融风暴冲击旗下公司经营,王永庆11日在夫人和子女的陪同下,前往视察美国公司的生产线和厂房。不过,却在视察业务行程中,感到呼吸不顺而紧急送往新泽西的医院,终于美国时间15日因心肺衰竭病逝。王永庆辞世的消息传出,16日台塑旗下10家上市公司同步亮灯跌停,出现“哀悼行情”,足见王永庆的份量。

王永庆的外表与精神皆不似九十的老叟

  《德国之声》叙述,小学毕业的王永庆16岁靠着向父亲借来的两百元创业,从经营米店发迹,靠着经营长才白手起家,最后成为台湾首富。王永庆虽然富可敌国,但并非一生顺遂,刚起步时也吃尽不少苦头,经营米店因为政府粮食管制措施让他吃上官司,最后民不与官斗,结束米店。后来也曾养过鸭、开过木材行,但都失败。直到1954年,一项美援案生产PVC塑胶粉料终于让王永庆找到商机,然后凭借努力一点一滴终于打造成台塑王国。

  尽管王永庆从不对外界谈论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事业成功的男人感情也很丰富。王永庆一生共娶有三位太太,分别是郭月兰、杨娇与李宝珠,大房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子嗣,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二房杨娇为王家生下了两男三女,王氏家族最引人注目的第二代王文洋、王雪红与王雪龄都是二房所生,杨娇长居美国,行动不太方便,得靠轮椅代步,但只要家族有大事,她都会现身支持;三房李宝珠则生下了四位千金,其中王瑞瑜是王永庆最疼爱的女儿,常年陪伴在父亲身边,是王永庆一手调教出来。


王永庆与李宝珠
  王永庆晚年最常陪在他身边的就是人称“三娘”的李宝珠,据台湾媒体报道,李宝珠个性爽朗、充满活力,从年轻时代就是王永庆的得力助手,在王永庆创业时期就四处帮他募集资金,让王永庆相当感动,也因此在家族中享有尊荣。李宝珠每次现身几乎都是旗袍搭配包头,看起来简单高贵,台塑有名的“私人招待所”就是她一手打造出来,名气响亮的“台塑牛小排”也是在她对菜式的严格要求甚至是挑剔下诞生的。

  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原来是台塑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不过,1995年,已有妻室的他和学生吕安妮的婚外恋曝光,让王永庆大动肝火,解除了王文洋的职务将其“逐出家门”。王永庆非常疼爱知书达礼的长媳陈静文,在陈静文因胃癌(已于2007年病逝)住院期间,特地带着李宝珠前往医院探视,据说还老泪纵横哭红了眼。对于将王文洋逐出台塑集团,他曾经跟身边的人说:“(台塑)不需要(王文洋),我这种人很无情的,无情无义啦,绝不会(让王文洋回台塑),我不能同意”。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台商认为,王永庆其实还是爱自己的儿子的,对于此事也很伤心,但他也爱自己亲手创办的家业,严格地挑选自己的守业者,“做好才能升官,做不好就革职”。至于吕安妮,虽然已经陪伴在王文洋身边十多年并育有一子,但始终进不了王家的大门。


王文洋

  “二娘系”的孩子们并未在台塑集团占据更多重要的位置,除了长女王贵云在南亚担任董事,非常低调的小儿子王文祥一直在洛杉矶经营家族企业外,王雪红、王文洋和王雪龄三姐弟,都各自独立闯出一片天,其中表现最杰出的就是王雪红,她已经连续多年蝉连台湾女首富,身价超过数百亿元,旗下的宏达电和威盛都在电子产业中扮演领导地位。王雪龄和丈夫简明仁一起创立大众电脑,集团经营从资讯工业跨足到电信通讯。而王文洋在广州创办起来的宏仁集团也慢慢发展成大陆塑胶制造与电子制造业中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

王瑞华
  “三娘系”虽然全是女将,但地位非常突出,长女王瑞华个性沉稳、内敛,深受王永庆的信任,不仅担任台塑集团副总裁,还是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七人决策小组”成员,主要负责集团医疗、生物科技事业与美国的投资事业。老二王瑞瑜目前任职台塑集团总管理处主任,她也一手催生了FPG shopping购物网。三女王瑞惠是长庚医院行政中心副主任,幺女王瑞容初出校门,已身兼重任,不仅是长庚医院的特别助理,还主掌台塑美国公司的财务大权。
  王永庆原有两个兄弟,其中一人未及成家便去世。王永在比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常被形容为“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由于一起历经艰难岁月,兄弟二人感情甚笃,“两兄弟是永远不分家”。有分析指出,王永庆兄弟相当欣赏美国洛克非勒家族,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将财产信托的作法,确保兄弟两人的股权永不分离、王氏家族永不崩离。但一般认为,台塑集团“永不分家”的局面,恐怕只能凭借王氏兄弟的威望维系。因为无论如何周密安排,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分的力量还是大于合的力量,随着王永庆的辞世,未来庞大的台塑王国将如何走向,还不得而知。王永庆离去后一段时期内留下空白,无论是其家族成员,还是以石化为中心的多个产业的人们都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
更多内容请看 财经人物专题 >>豪门恩怨>>王永庆家族豪门恩怨:三个老婆九个儿女